投资者提问:工信部的数据表明,2021年我国产生 6.6ZB的数据,但全社...

2023-03-29 00:00 来源:问董秘 原文链接:点击获取

投资者提问:

工信部的数据表明,2021年我国产生 6.6ZB的数据,但全社会的存储能力只将1/8的数据保存,剩余7/8的数据由于财政预算,法律法规等问题,并没有做到应存尽存。 贵公司此前曾言:“相信未来在数据的留存层面,国家数据局将会要求数据应收尽收、应存尽存。”,请问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?以及这对公司有什么影响和意义? ——信息来源《易华录:300212易华录业绩说明会、路演活动信息20230309》

董秘回答(易华录SZ300212):

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!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指出,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,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。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,建设公共卫生、科技、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。这意味着国家开始推动数据要素相关的基础建设全面展开,承担统筹全国数据要素汇聚,发展数字经济,规划建设数字中国、数字政府、数字社会的任务。从数据的禀赋以及规律来看,数据是可以复制的,所以数据的时间跨度越长,种类越多,可挖掘价值越高。数据的有效汇聚是数字经济,数字社会,数字政府,数字中国的最重要的出发点。大多数的数据汇聚是冷数据存储,而归档这些数据的最佳存储介质就是蓝光介质。随着蓝光存储的需求增大,而蓝光存储的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摊销,对于公司开展业务以及减少成本都有着积极影响。

查看更多董秘问答>>

免责声明:本信息由新浪财经从公开信息中摘录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;新浪财经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,内容仅供参考。